close


景點簡介

大溪蔣公陵寢原為頭寮賓館,是一座平淡樸實的四合院落,直似經國先生為人。陵寢大門兩側植有龍柏,四周分植梅樹.山茶,行過天井,及為奉厝的正廳,一般謁陵者均在花崗石鋪成天井行禮致敬。

蔣氏父子安眠的慈湖與大溪靈寢,同位於大溪鎮福安里,兩地相距不遠,已經成為各界人士前來謁靈緬懷的場所。

慈湖俗稱埤尾,分前後兩湖,中以小溪相連,湖心時見天鵝優游,岸邊垂柳依依,先總統 蔣公以其酷似故鄉浙江奉化,為表對慈母懷念,命名為慈湖。

現在慈湖旁建一美麗公園,未來可以成為北部民眾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其他說明

蔣故總統的石棺一直都是停放著沒有真正入土為安,這在風水陰宅上會禍延子孫,這些年也真的讓「孝」字輩的孫子都沒能終老;2007年底民進黨政府要求兩蔣陵寢遷往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特勳區」,並編列預算執行,當時獲得蔣家同意,後因蔣家家屬對遷葬有不同意見,造成移靈遷葬進度延宕。





其他說明

早期因軍事管制,保留了相當原味的原始風貌,前、後慈湖生態環境豐富,林木繁盛又有著神秘與清幽的氣息,尤其每逢秋冬之際,楓紅染山頭更是十分美麗。除了謁陵的目的,慈湖最主要的觀光焦點,還是在陵寢樸實的浙閩混合式建築風格,以及三軍儀隊換班執勤時的花式操槍表演,不僅吸引許多國內外遊客專程來此欣賞,更有不少專業攝影師不遠千里前來捕捉這畫面。


建築介紹

慈湖陵寢面積廣大,由停車場前的服務中心開始,沿著步道、經牌樓至慈湖湖畔,可見天鵝群悠游湖面,佇足欣賞湖光山色後,復前行向右可先抵《蔣金紫園廟碑》立碑處,再循階梯入慈湖陵寢。慈湖陵寢依山面水,藏於樹林之中,坐北朝南,為仿四合院形式的加強磚造紅瓦平房,左右圓洞門可至側院,後方山壁設有一處防空避難所。

步入門屋,內有中庭及迴廊,在正廳前及左右廂房前後有檐廊,朝向中庭及另一側的牆面均有大片的落地窗門,採光極佳,以利疏散。正廳內奉厝蔣公靈柩,左次間及稍間為蔣夫人及蔣公的臥室,左廂房依序為會客室及畫室,左後廂房為蔣緯國先生的臥室,而右次間為勳獎章陳列室,右廂房依序為蔣經國先生休息室及接待室,門廳兩側左為管理處史料館,右為管理室,廚房、儲藏室等服務性空間設在右廂房的後方。


資料來源:美美旅遊網

 

↓沿著慈湖走剛好走到整點儀隊衛哨交接時間,整齊的操槍及抖擻的步伐讓遊客的相機拍個不停,但還是有人不遵守保持安靜的規定一直講話不停,甚至還有人越過禁止進入的草皮觀看被便衣憲兵嚴厲遏阻,回頭一看還是公司的人,真是令人覺得丟臉!



慈湖紀念雕塑公園


「慈湖紀念雕塑公園」的園區是大溪鎮公所在西元1997年所設立,但到了2000年才有銅像移置到園區。佔地面積達4公頃的園區,也是全球唯一為單一個人的雕像所設立的紀念園區,園區以現有的自然環境增添庭園、小橋、與山水的造景,相當的典雅。目前是由(慈湖風景區管理所)負責將這些銅像妥善安置。


「慈湖紀念雕塑公園」所擺設的是來自於全台各地所拆除的國父、蔣公銅像,這些銅像有大、有小,有大家所熟析的全身、半身像,也有坐姿與騎馬的塑像,每一座銅像皆具其時代背景,每一座也都具有藝術價值。整個園區透用步道將所有銅像擺放位置串聯在一起,走在這個含有藝術氣息、庭院造景、及小橋流水的步道上,相當富有閒情逸致。


目前「慈湖紀念雕塑公園」園區中,最大的銅像是由高雄市所捐贈的銅像,這座巨型銅像是在高雄文化中心被拆解成117塊的蔣公坐像,透過藝術家以「解構主意」手法重新組合,刻意以不完整的方式呈現,並取名為「傷痕與再生」,希望大家記取歷史的傷痕與教訓。目前「慈湖紀念雕塑公園」的銅像數量持續增加,園區也將做為銅像紀念公園與歷史、文化、藝術結合的開端。


資料來源:四方通行網




交通資訊

開車:
中山高(南下)→桃園交流道→4號省道→7號省道→慈湖

中山高(北上)→中壢交流道→114號縣道→112號縣道 →4號省道→7號省道→慈湖 北二高→大溪交流道→4號省道→7號省道→慈湖。

搭車:
在桃園搭往大溪的桃園客運,在大溪改搭往復興的桃園客運,於慈湖下車。

 
↓我們的午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于嫻 的頭像
    于嫻

    于嫻的學習紀錄以及生活點滴

    于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