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故事大啟發 預約孩子的未來





孩子是寶,特別是現代人生得少,大多數的父母都為了給孩子「最好的」而努力。然而許多調查卻顯示,優於過往的物質與學習環境,現代的孩子似乎並沒有比較健康快樂!孩子身心問題、營養問題令人感到憂心,該如何許孩子一個健康、希望的未來?


根據內政部兒童局、兒童福利聯盟、勵馨基金會、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兒童長久不快樂,歷年來調查不快樂指數高達86%以上,都會區更高達91%;三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想離家出走,一半以上兒童常常心事重重,有四成左右的孩子將煩惱悶在心中不願或不知道向誰傾吐,只怕說了也沒用。


處理青少年自殺防治與情緒管理多年經驗的台北市生命線協會總幹事朱開玉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出在現代孩子缺少生活的實踐經驗。」她表示,多數孩子都被過度照顧、寵愛、安排,因而過於嬌縱、不知如何照顧自己、視一切為當然;父母們的出發立意良好,但觀念與方法卻造成孩子的失衡。現代孩子不是「沒有」,而是「不足」,而挫折往往來自於許多的不滿足


朱開玉以近日幾則新聞為例,一個二十多歲的女生,只帶了一公斤的背包卻可以玩14個國家、只花費了10萬元,一般人對於此新聞大都只看到所謂的超省錢旅遊法,但對於社會脈動敏感的輔導專家朱開玉來說,卻看到一個年輕孩子的生活實踐精神。整理一個一公斤的背包,是對生活的「需求與判斷」,行程安排是對生活的「規劃與邏輯」,要完成這個壯舉就必須「事前準備與訓練」、過程中可能遇到問題的「自我條件認知與解決方法」。反觀,如果是接受父母安排的孩子,這樣的旅程可能無法成行、孩子也難有這般的能力,更別說可以從父母安排的旅程中獲得快樂與成就感。
「愛,就跟那背包一樣,如果變成是沉重的負擔,就是礙!」朱開玉說。

生活的實踐經驗也來自於父母的長遠視野。
一則「阿公種樹、兒孫數鈔票」的新聞也讓朱開玉有感而發!農委會多年來推廣補助平地造林計畫,不僅有助於環境保護、也可帶來可觀的林木經濟效益,媒體稱此為「綠色定存單」,這幾年只要有參與的農民,兩公頃投資約五十多萬元,四十年後就能有高達四千多萬元的經濟效益。

豐原情人谷一處休憩園區負責人陳先生,目前已經有一座價值連城的林地,他說二十年前,台灣柑桔價格正好,他爺爺因為到日本旅遊,深受日本人植樹造林的觀念與成果感動,就把十甲地中七甲地的柑桔樹砍掉,自費兩百多萬改種植深根、水土保持良好的台灣肖楠,在當時當地可造成大震撼,親友們都認為他爺爺有毛病;當年還是小學生的陳先生,每天放學後就被爺爺要求去溪邊提水、澆樹,他總是抱怨為何眼前可見的收益不要,偏偏改種樹林還要他照顧,爺爺卻說:「憨孫,這些樹木將來都是你的寶。」
雖然年紀小不懂,可是這二十多年來,台灣每逢豪雨風災、土石流造成許多災情,陳家果園與家園卻被這片樹林緊緊保護、毫髮無傷;陳家的休閒果園也因為這片林地,擁有更多的生態特色,這些爺爺與他親手照顧的樹林也讓他更了解大自然的珍貴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如今,子孫們更受惠於爺爺留下的這片「綠色資產」。

朱開玉說,現代父母對孩子的投資,可有真正考量與重視未來的遠景?就拿學習才藝來說,有人認為要給孩子「最好」的,不管孩子喜歡與否、是否有天份,拼命強迫他們學習,事實上卻是投射自己小時後無法如願的遺憾;有人只是盲目跟隨「流行」,為了孩子可以跟別人「比較」、「競爭」、「自己有面子」;又如學習樂器,只重視孩子能否吹奏出艱難的曲子,卻不見得在意孩子是否了解這曲詞背後的意義、平日會不會藉此才藝來抒發情緒、會不會靜心去聆聽他人的演奏?「沒有學到如何欣賞與運用、美學與陶冶素養,反而完全『工具化』了才藝本質。」

陳爺爺捨棄短利,以十分之七的土地來造林,而現代父母在孩子身心這片土地上,有多少比例做了防洪、水土保持的措施?有沒有開放孩子親自領略如何與環境共存的機會?還是認為大筆投資就要全面開墾、收取短期近利,卻難以抵擋一次的風災、土石流?小故事卻有著大啟發,人類必須向自然學習,也學習跟環境取得平衡。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人格養成?朱開玉認為這又是現代父母的盲點,大家一窩蜂跟隨所謂的制式定律與方法,卻忽略父母自我與孩子的本質差異;就如他們進行輔導工作時,即使雷同的個案,也不會是一樣的結果、一套方法,別人的經驗只是「參考」,別人的答案不見得就是你的答案,觀念與方向對了,你與孩子間自然有一套獨特的相處方法。
「教育不是『用說的道理』,不過就是生活的實踐。」


週一與週四一大早的朝會上,台北縣秀朗國小校長葉瑞芬的報告,總是一些外人聽來是綠豆芝麻的小事:告訴學生天冷要注意家中熱水器、瓦斯中毒;早晚要注意衣物的保暖;對師長要有禮貌、要打招呼;表揚打掃認真的孩子或是班級……孩子回到教室後,還必須把這些內容抄寫於聯絡簿上。

「孩子尚未定性之前,就是需要不斷地、不厭其煩地叮嚀、制約與鼓勵,讓他們習慣。」葉瑞芬表示,只要她觀察到校園內學生的某些行為或是有相關新聞事件,她就會立刻在朝會報告提醒,或是表揚鼓勵,這就是機會教育,比說大道理更貼近孩子生活的教育訓練。
學校同時開設有品格教育課程,以圖畫、短詩、歌曲等教材,由志工媽媽利用週二晨光時間到學校教導低年級班專注、順服、誠實、守時等等主題;各年級也會設定家事能力項目,告知家長多讓孩子們練習,老師們並協助教導美勞體育等學科,然後葉瑞芬在校期間會不定期指定中高年級學生到校長室進行家事檢測,依照各年級的能力訓練,有時洗米、有時縫釦子、有時演練掃地、拖地的方法。「我就是要孩子們與家長知道,讀書之外,更要重視人格養成與生活能力,這才是孩子基本的競爭力,」葉瑞芬說。
此外,學校還設有所謂的「閱讀護照」,也就是所有學生必須讀完至少七十二本書籍、並寫閱讀心得,才能畢業,每一階段頒發閱讀小學士、小碩士與小博士的認證以玆鼓勵;同時鼓勵閱讀競賽,學期末閱讀書籍最多的學生,就能獲得校長頒發的「啄木鳥獎」。葉瑞芬說,知識無價,從小就要養成孩子們的閱讀習慣,即使剛開始是半強迫方式,六年的國小時間,多少都能提升孩子們的國語文能力、對文章的賞析與寫作,以及書籍當中插畫美感的培養,這都是孩子可貴的收穫。
葉瑞芬認為,「觀念與態度很重要!不僅是孩子,家長也須學習與認知,不要認為讀書至上,其他事不重要;不要嫌麻煩,唯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互相配合,讓孩子基礎穩固了,良好的行為養成習慣了,所有的學習都不是問題。」


當我們看到一些孩子在賣場哭鬧要買玩具、到朋友家隨意翻動抽屜東西、朋友來訪不會打招呼、講話沒大沒小,都會暗自低罵:這些父母不知道怎樣教孩子的?然而當這些情況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父母的態度又有了不同的轉變回應,以各種合理化理由原諒了自己的孩子,甚至還指責他人的不是,才會讓孩子有如此表現。

幼兒人格養成與人際關係的資深輔導員林老師說了兩個故事。
一名瑞典母親在飛機上的教育榜樣:孩子因為空姐的不小心碰觸,痛得哇哇大哭,母親沒有責罵空姐,反而先安慰孩子,等孩子情緒平穩之後,才告訴孩子:「空姐阿姨不是故意的,他也跟你道歉了,我知道你很痛,可是沒有大礙,然而因為你剛剛情緒化的哭鬧,影響了其他乘客,也讓空姐阿姨很難堪,你是不是應該向空姐阿姨說聲抱歉?」年幼的孩子照著母親的話去做,還獲得空姐給他一個小禮物,開開心心的回座位。

有些台灣的父母碰到類似的事情,可能就會先破口大罵空姐不小心,孩子得到「聲援」之後,往往會哭鬧得更厲害,然後耍賴、要求,這不經意的動作,其實已經給孩子一個不好的示範,往後孩子在處理類似的人際問題,就會比照辦理,認為有父母當靠山;或者回過頭罵孩子不小心、一點點傷痛就大哭,損傷孩子的心靈與自尊。林老師說,這位瑞典母親不僅給了孩子同理心的安慰,讓孩子的自尊受到維持,也培養了孩子的情緒管理,讓孩子學會體諒、關懷他人。

另一則故事是大家很熟悉的諷刺玩笑:孩子在學校偷取同學的文具,回家後父親把他教訓了一頓說:「我從公司拿回來的還不夠你用嗎?為何要偷別人的文具?」林老師舉例說,我們總要孩子學會謙讓,可是這麼抽象的名詞,孩子很難領悟,卻從父母開快車、不禮讓行人,或是看著父母在賣場為了搶贈品而跟人爭奪、口出惡言,得到負面訊息;要孩子懂倫理、重規矩,但是在餐桌上,卻放任孩子搶食、挑翻碗盤內食物、不尊重長輩、不懂招呼;這就是父母說一套、做一套,誤導混淆孩子的價值觀。

再看新聞中,國中生偷搶、自殺、性侵害等報導。林老師認為這些都是少數個案,卻也是警訊,通常這些社會案件的孩子多半來自問題家庭;但問題家庭不在於經濟條件,而在於「愛」,不也有許多貧困的孩子,六歲就懂得照顧弟妹、國小生努力用功回報撿破爛的祖母養育之恩?「孩子是一塊海綿,給什麼就吸收什麼,」林老師說:「大人往往用成人的想法去複雜化了孩子的單純。」別看現在孩子營養好、個頭大,其實尚未成熟的孩子,心理發展仍趕不上生理的發育,如何讓孩子不會有脫序的行為,就端賴父母的注意關心與正確價值觀的建立。
林老師引用了德國知名幼兒教育家福路貝爾的名言說:「教育無他,愛與榜樣而已。」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教育的目的,在於讓每一個人具備『做自己應該做的事』的意願。」
作家劉墉曾寫過「他們這一家」文章敘述趙小蘭的家庭教育;趙小蘭,是華裔在美國政府職位最高的人、擁有白宮學者、花旗銀行傲人的學經歷;趙家父親從小就教導小孩如何招呼客人、人際互動;即使家中有管家也必須自己洗衣、打掃房間跟分擔家務;經濟富裕卻仍就讀公立學校、打工賺取學費;旅遊行程都是家中六個孩子規劃安排;父母親跟著孩子一起讀書學習;趙父嚴格的紀律卻能得到孩子們的自願遵守,而非打壓強迫,靠的就是每週日的家庭會議與溝通;劉墉觀察相信,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與負責,很難有趙小蘭今天的成就。
教育是人類的希望工程。麻省理工學院梭羅教授就說:「教育必然是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如果強調高品質、精緻的教育帶來的卻是忽視個性、增加壓力的一代,那麼人類的希望工程鐵定只是表面的漂亮數據與短暫的美麗希望。



沒有強健的身體,就沒有「本錢」,許多父母不斷拼命的增強孩子的競爭力,卻往往忽略了培養孩子的健康概念、增強孩子們的體能。從眾多的調查數據可看出,孩子的營養失衡、體適能每況愈下,顯示孩子在現代生活型態、升學競爭壓力與整個教育大環境下,已經潛藏著不利健康的風險因子。

「這是個惡性循環。」北醫營養系教授楊素卿指出,許多孩子下課後就是安親班、補習班、才藝班,回家還有學校作業要寫,根本沒有運動的時間,也使就寢時間越來越晚,加上台灣學童清晨六、七點就得上學,縮短了孩子的睡眠時間;睡眠不足,自然精神不濟,更難早睡早起的好好吃頓早餐。於是,孩子不是帶早餐到學校吃、就是拿錢自己買早餐,可是孩子們到學校忘了吃、或是拖到10點多肚子明顯餓了才吃,到了中午正餐又吃不下;下午餓了就吃零食、買路邊攤,然後晚餐又吃不下,到了臨睡前又想吃宵夜。

楊素卿憂心的表示,現代孩子的營養不是患寡而是患不均,以上述的生活型態來看,孩子飲食不正常、外食不見得會選擇有營養的食物,吃得多又吃得不均衡、靜態活動多又少運動、睡眠少又壓力大,身體的抵抗力就會降低,長期下來健康堪慮。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近幾年頗受重視的學童肥胖問題,「肥胖的身體循環代謝較慢,孩子就比較容易嗜睡、精神差,過重也會影響姿勢、身體負擔大,自然注意力、學習力也會受到影響;更令人憂慮的是,將可能埋下罹患心血管與慢性疾病機率的危險因子。」她說,不少青少年已經出現高血脂、高血糖等狀況,父母們需要好好重視孩子的營養問題。
「我知道很多雙薪家庭的父母是心有餘力不足,但是一定要具備基本營養概念,也讓孩子能自我照顧。」楊素卿針對這些忙碌、無法親自準備料理的父母提出建議:
1、關心孩子一天吃了什麼食物,缺乏的利用晚餐或是晚點心來補充。
2、早餐很重要,來不及在家吃,也要提醒孩子在早自習前吃完,且早餐應該含有牛奶、蔬菜與肉類(如三明治),不要只吃澱粉類的食物。特別是發育期間的學童青少年,要加強蛋白質的攝取。
3、告知孩子慎選點心,多以水果、牛奶、優酪乳等取代碳酸飲料及高熱量、高油脂、高糖分的食品跟零食。
4、如果飲食上真的無法照顧到,可以利用營養食品來為孩子均衡一下。選擇有品牌、標示說明清楚、原料天然並且能提供專業諮詢者為佳。


「卡奴」幾乎已成了經濟發展國家共同的社會問題,加上少子、老人化的影響,未來孩子所要承擔的經濟負擔就更值得關注。因此理財規劃的觀念也逐漸向下延伸教育。美國、英國、日本和巴西等國家,越來越多學校制定了理財教育計畫,把理財教育列入中小學的必修課,他們不是教孩子如何賺大錢,而是培養其擁有良好的金錢概念和習慣。
台灣這幾年也日益重視兒童理財教育的重要性,有些銀行紛紛推出兒童理財存款專案、理財小達人遊戲比賽、理財活動訓練營,教導小朋友認識現今的理財工具。而近幾年以兒童理財為主的出版品也愈來愈多,這些叢書提供了很多方法,然而專家共通的最終建議都是:父母親才是兒童最好的理財教師。因為孩子會複製大人的言行舉止,包括花錢方式,父母的教導與生活方式才是影響小孩最直接的理財教室。

專家並且提到財務素養不只是「錢」的問題,而是一種經濟自我防衛,理財教育與收入水準無關,不論是富裕到能為子女成立信託基金,或固定薪水階級只能勉強餬口,家長面對的子女課題都是一樣的;理財教育也不只和金錢相關,它的目的是培育獨立自主、負責,並對家庭和社區有所貢獻的孩童。



據長庚兒童醫院2006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十歲以下有超過七成的孩子都不喜歡吃青菜;約兩成小孩不愛吃水果和五穀根莖類;三成左右偏好肉類。奶類攝取嚴重不足,各年齡有六到八成都攝取不足;四歲以上約有五成所吃的飯、麵主食等五穀根莖類不夠多;七歲以上兒童的水果攝取量有近六成過少。

調查也發現,媽媽們觀察到偏食的寶寶可能注意力較不集中、學說話較慢,且較害怕陌生環境、不願意離開親人,在人際發展上能力似乎較低落。長庚兒童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趙舜卿也指出,國外研究顯示會偏食、挑食的幼兒,由於營養不均衡、熱量不足、或是許多微量元素的缺乏,其智能發展指數較飲食正常的寶寶低了十四分,雖未必影響智力,但可能讓行為、認知的發展變得較慢。

據兒童福利聯盟2006年「兒童外食狀況調查」顯示,約四成兒童(每週三次以上)自行在外買早餐,也有近三成兒童晚餐外食;其中,約七成小朋友選擇到超商購買餐點,超過五成上小吃店,近四成到餐館與路邊攤,衛生、營養、健康堪慮。

根據董氏基金會2002年的調查,發現近三成的學童每週吃速食超過一次以上,分析一份速食套餐的成分卻發現,熱量很容易超過1000大卡,油脂和鈉含量也高達每日建議量的一半以上,都提早威脅孩子的健康!

撒拉德.塔哈利(Shahrad Taheri)博士於2000年,發表在英國醫療學報《兒童疾病文獻》中的研究指出,兒童和青少年睡眠的時間減少,會影響控制食慾和能量消耗的荷爾蒙數值,易處於罹患肥胖症的危險中。確保兒童和青少年得到充分睡眠,不僅有助於預防肥胖,對健康和教育也有益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于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